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。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,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,腹下烧火,可以熬煮油烹食物。青铜鼎出现后,它又成为了祭祀的一种重要器具,在周代,就有所谓天子九鼎,诸侯七鼎,卿大夫五鼎,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。随着这种等级、身份、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,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、国家的重宝。在秦朝以后,鼎的权利象征的意义逐步消失,随着佛教传入我国,鼎也延续了下去,鼎经常被放在寺庙大殿前,用作装饰,同时也是焚香的器具。发展到现在,铜鼎更多的是一种装饰,或者是焚香用具,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,铜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。
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,在古代鼎被用作祭祀,礼器。饮器,鼎在古代被看做是权利的象征,被看做是振国之宝,就有三足鼎立之说,而且鼎字还非常的难写,我国古代只有在皇上和有权势的达官贵人才可以使用。鼎的起源是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夏商周三朝就出现了铜鼎,他是最早的青铜器皿,在古代的铜器主要是指青铜时代的的产物,及汉代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的铜质器物。我们可以把铜鼎放在城市广场中间,使它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,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。
铜鼎,大约出现在夏商周时期,它出现时也是作为捧住食物或烧水用,但是后来,成为权力的象征。在商周时期,有这样一个规定,在过节或过寿时,在富贵权力家族中,谁得到的鼎多或者说谁得到的鼎大,就表明谁的地位,所以在那时,人们除送佛像等礼品外,还在送鼎,这也表示着对主人的尊敬。随着时光流逝,虽然铜鼎已不再代表权力,但它存在的艺术价值是不可磨灭的,是任何物质都不能代替的,还永远留在悠久的历史中。